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16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6/9/2  浏览次数:8820 次  来源: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6   第三号(总号:050

                                                                                    目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77

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议程…………………………………………1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1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6

人事任免…………………………………………………………………………………………………8

测评结果…………………………………………………………………………………………………8


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议程

2016627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2. 人事任免。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6627日在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渭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万双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报告精准扶贫工作,请审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国定贫困县5个,省定贫困片区县6个,革命老区县3个。2011年底,全市共有贫困人口141.17万人,贫困发生率33.5﹪。经过四年努力,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多亿元,净减贫88.51万人,减贫数量居全省之首,占比超过了20%,为全省减贫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11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贫困这个最突出的短板,围绕“六个精准”,着力推进“五个一批”,全市脱贫攻坚进展顺利,部分工作走到了全省前列。一是在全省率先召开市级脱贫攻坚部署动员大会,率先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担当。6月中旬,在全省精准扶贫推进会上,省扶贫办张荣珠主任对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准确率高。省委明察暗访组对我市精准识别情况进行抽查,准确率达到97%以上。三是我市脱贫攻坚目标明确,形成了“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攻坚共识。全市自上而下全面制定了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逐级签订了“责任状”。四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已经由精准识别转移到了精准施策,我市各地在探索资源整合、模式创新、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615日,《陕西日报》头版、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及“今日点击”栏目对“渭南:精准发力拔穷根”做了报道。五是我市举办的“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把发布会开到脱贫一线,开到田间地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六是在中央财经大学培训基地举办了首次高质量、高规格的精准扶贫政策知识培训。可以说,我市的脱贫攻坚进入到了一个外部环境最好、工作推动最有力、工作效果最明显的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我市农业人口基数大,贫困村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又复杂多样,脱贫难度愈来愈大。目前,我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66万人、贫困村766(不含韩城市),其中,建档立卡搬迁标注户4.3万户、16.1万人;因病致贫3.23万户、10.1万人,因学致贫1.64万户、4.66万人,因残致贫1.49万户、3.94万人。因此,我市的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凝心聚力、常抓不懈,形成大打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夺取我市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二、主要工作

1.抓统筹,谋划精准扶贫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市委常委会8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印发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得到了充分落实;市委、市政府6次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大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听取各县委书记脱贫攻坚述职,镇、村一级书记述职已经全面开展,压力逐级传导,脱贫攻坚真正摆到了各级领导议事日程当中。实行“四级”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市上建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中心,县级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镇、村设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室,统筹统揽、精准指挥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2.抓基础,强化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市上下开展了两轮次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通过级级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军令状,着力夯实脱贫工作基础。一是抓甄别。按照“六个标准” 和“ 九条红线”,建立健全了“三个三”核查机制,逐村、逐户、逐人开展了拉网式、全覆盖的识别核查工作。对识别核查结果,实行三榜公示、三级把关,四人签字的审查程序,建立起严格的责任溯源追究制度,确保识别结果的真实、可靠。经核查全市共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村766个,贫困户15.74万户、52.66万人。其中,一般扶贫户8.17万户、30.58万人,低保贫困户6.96万户、21.43万人,五保贫困户6111户、6531人。在贫困人口中有贫困残疾人5.15万人。二是细分类。按照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12项致贫因素,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寻源、定规定制,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找准致贫的主要原因和脱贫的主攻方向,输血与造血结合,扶志与扶智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因户、因人提出脱贫对策,确立了涵盖52.66万人的84.9万个单项脱贫施策方向。三是建台账。按照2019年前贫困县全部摘帽、7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2.6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聚焦遗留问题,拾遗补缺、重点清除,实现“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总体部署,我们逐年细化工作任务,逐县、逐村、逐户明确脱贫举措,分级分类制定了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了全面的脱贫攻坚台账。通过级级传导识别压力,层层严把工作关口,环环紧扣精准程序,有效地做到了全市上下精准识别台账清、任务明,对象清、责任明,分类清、施策明,确保了精准扶贫靶位明确,靶心突出,靶向精确。

3.抓包联,夯实帮扶举措

实践证明,各级干部包联贫困村、贫困户,是有效化解精准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包联工作,一是建机制。全市动员各级800多个部门、3万多名干部,选派了1288名第一书记,开展了“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联村干部包户”三联三包帮扶活动,夯实精准扶贫、精准施策责任,推动施策计划有效落实。二是抓对接。出台了《市级领导联县包抓国定县摘帽非国定县整体脱贫实施方案》,市级几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包抓国定县摘帽,其他市级领导包抓非国定县整体脱贫。在市级领导的带动引领下,全市的帮扶对接工作深入开展,领导衔接到县、工作对接到基层,部门衔接到村、帮扶对接到户,干部衔接到人、责任对接到项目。到目前为止,2016年拟脱贫退出的230个贫困村、21.52万贫困人口全部签订了帮扶协议,基本落实了“部门对接到村、干部联系到户、措施制定到人”的要求,初步做到了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的有效对接。三是促落实。市级领导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普遍开展了专题调研与走访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明察暗访。特别是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陆治原上半年一直在中央党校学习,但他牵挂渭南扶贫事业,每两周要回来督查一次,深入基层,研究动态,听取汇报,拟命题、出问卷,在统筹脱贫工作全局、履行书记担当的同时,还深入包联村、包扶户,开展帮扶活动。市级机关各部门经常性地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夯实帮扶责任;各县(市、区)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部署安排帮扶工作,确保了联村包户、结对帮扶任务的有效落实。

4.抓平台,推进精准施策

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全市上下积极搭建工作“平台”,着力开展脱贫攻坚。一是搭建数据“平台”,推进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数据库,反复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数据系统进行充实完善,强化搬迁户、低保贫困户、残疾人信息数据标注与录入,科学利用系统,开展因贫、因类、因人施策;实施信息系统动态监测,统筹利用数据更新成果调整施策方向和工作重点,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二是搭建落实“平台”,推进精准扶贫。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工作平台,促进行业、社会资源聚焦贫困,开展脱贫攻坚;建立行业部门“1+N”施策方案,因村、因地、因贫困现状开展针对性扶贫;细化重大扶贫项目建设设置、需求分类,鼓励和激励行业部门、社会各界开展个性化精准扶贫。三是搭建作战“平台”,推进精准扶贫。市、县两级构建脱贫攻坚工作指挥中心、指挥部,通过信息采集、力量调配、战力布局突出工作重点;镇、办组建作战室,明确扶贫区域、工作对象、突出重点及域内脱贫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靶向施策,精准治贫;村、社区实施挂图作战,把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减贫举措、帮扶责任人及脱贫时间表固化于墙,开展因村、因户、因人定向施策;贫困户按照《渭南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挂牌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户外设帮扶责任卡、户内置帮扶明白牌,建立脱贫倒逼机制,砸实了帮扶与脱贫的责任,使贫困户清楚、责任人明白、检查者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五个一批”工作举措。做到了“十三五”脱贫84.89万人次的项目支撑有基础,2016年脱贫59.67万人次的项目扶持有着落,确保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5.抓督查,强力推进落实

一是编制专职督查专员,推进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督查工作,专门落实4名副处级督查专员和10名专职督查员,并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协力开展日常工作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二是高位引领督查,严格约谈问责。市委常委会决定,从4月份开始由5名常委带队,先期对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五项重点”工作开展明察暗访,日常督察,每两周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报告,每月印发督查通报,对脱贫攻坚工作迟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适时给予约谈问责,确保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把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单列,增加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市人大、市政协关心关注脱贫攻坚,强化监督、调研。今年以来,市人大、市政协将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列入了各自的年度工作要点,45月份已开展了两轮次的专题视察与调研,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

6.抓宣传,营造攻坚氛围

一是组织实施了30多家各类媒体参与的、规模宏大的《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把政策、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村村院院。目前已举办新闻发布会11场,舆论反响强烈,群众反映良好。结合新闻发布会,在《渭南日报》推出了脱贫攻坚系列评论和精准扶贫系列报道,挖掘典型,深化认识。二是开展了“三个每周”宣传活动,即:每周电视台有脱贫攻坚报道、每周《渭南日报》有脱贫攻坚稿件刊发(实际落实的情况是:几乎每天都有报道,每周刊发稿件都在10篇以上)、每周在市级《攻坚动态》有情况反映。三是开展铺天盖地的扶贫政策宣传和培训,举办完成大型宣传培训30余场。通过一系列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宣传了政策,凝聚了共识,激发了热情,鼓舞了斗志,为我市脱贫攻坚营造了一个大好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项具体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部门参与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发动不够,还存在工作“短板”,需要在具体工作落实上进一步强化针对性、个性化举措。

2.社会扶贫需求与帮扶信息不畅,相关企业、团体和个人与贫困村、贫困群众在帮扶需求对接上还要进一步强化跟进,落实具体工作举措。

3.产业精准扶贫办法不多、探索不深、创新不够、模式不足,还需要不断培植和总结。

(二)今后的几项具体工作

1.加大行业精准扶贫力度。依据行业部门职能进行分工,明确42个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和任务,将766个贫困村名单印发到各个部门,要求涉农资金的35%以上要集中投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年终结余存量资金的50%以上要用于贫困地区,扎实推进“1+N”分类施策工程。

2.加大社会精准扶贫力度。搭建社会扶贫平台,畅通各类企业、社团、军队、个人与贫困群众对接渠道,通过扶贫网站向全社会公布贫困信息,向企业、团体和社会捐赠组织提供贫困对象、帮扶需求,建全社会帮扶长效机制。

3.加大产业精准扶持力度。继续扶持我市现有特色产业,推广“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农村电商”的扶贫模式,加大培育新型特色产业力度;在去年蒲城光伏扶贫试点的基础上,向10县(市、区)拓展光伏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采取“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金融机构向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投放资金,贫困户向企业入股,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目的。

4.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平台,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我脱贫意识。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就业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5.鼓励联结帮扶模式创新。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对接试点,探索创新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效的实现方式,鼓励各类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互助合作组织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联结帮扶机制,培育总结能够促进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帮助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摆脱贫困,生活宽裕。

6.夯实精准扶贫责任。加强与行业部门紧密联系,明确行业扶贫职责,下达帮扶任务,建立考评机制,出台扶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促进行业扶贫落实。选好配强驻村帮扶干部,制定年度脱贫任务,加强检查考核、加大推进力度,砸实帮扶责任,确保帮扶实效。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去年以来,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专项、行业、社会三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项”融合机制,全面推进多项精准举措,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出上下同心、全域覆盖、立体攻坚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在促进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指出,我市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干部工作落的不实。部门与包联村对接不够,还存在工作“短报”,帮扶工作还不够深入具体,扶贫任务落实的不好;个别干部工作不深不细,一些贫困户还没有享受到扶贫政策。二是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既有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有项目实施的不平衡,还有整体推进的不平衡。扶贫项目进展有快有慢、不尽相同,同一县各乡镇的扶贫项目实施也参差不齐。三是扶贫施策还不够精准。从调研的情况看,贫困群众以资金、土地、劳动与当地企业达成扶贫协议是当前一些地方主要的扶贫措施,效果较为明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政策正在推进,作用显现,但产业精准扶贫办法不多、创新不够、模式不足,需要不断培植总结。四是市县资金投入仍然不足。我市贫困人口多、贫困地域广、扶贫任务重,既有历史欠账,也有现实不足。尽管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扶贫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市县资金投入仍然不够到位。五是扶贫工作还不够扎实细致。经过去年以来几次摸底,各地对贫困户的贫困现状已基本掌握,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结构还缺少“明细账”,家庭增收计划还缺乏实质举措,“一户多策”的扶贫施策多数表现的是哲学语言,脱贫攻坚还存在“大统计”、“被平均”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会议要求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各级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宣传,坚持做好“三个每周”,展示我市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动态和亮点,使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不留死角。要坚持对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特别是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村支书、村主任进行专题培训,使他们能够统一思想,提升能力,推动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工作平衡。要不断强化“三联三包”,夯实各级各部门以及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要严格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日常管理,实现驻村包联和第一书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对后进县市和乡镇要重点督察,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要有具体督促办法。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发现、培训、树立一批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推动工作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争取多方支持。当前,国家新一轮精准扶贫刚刚迈步,各地经济结构正在转型,精准扶贫工作要抓住这些难得机遇,结合渭南农业区域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鼓励部门、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拓宽捐赠引入渠道,出台产业扶贫保险政策,创新民间融入机制,使精准扶贫工作在新阶段有新突破。

(四)创新资金整合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要认真落实财政扶贫资金,出台市县两级资金捆绑使用办法,整合扶贫、农业、林业、交通、水利、医疗等部门的资金,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市县尽快构建扶贫融资平台,组织专业队伍承接上级政策、项目、资金。

(五)进一步培育扶贫产业。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不断深化产业发展,努力延长产业链条,高度重视扶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切实利用好我市技工培训基地的优势,注重“造血”功能,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使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和务工两方面增加收入。

(六)进一步深化细化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是一个动态指标,既要摸清现有底数,还要及时发现新的因病、因学等致贫或返贫人口,适时调整脱贫措施,防止脱贫工作“一刀切”,杜绝“指标脱贫”。在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扶贫工作。各县(市、区)要立即动手,深入调查,尽快做好城市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区别工作,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搞清贫困原因,分类登记造册,一方面为开展城市扶贫、对应措施打牢基础,一方面要尽快开展城市脱贫工作,结合城市低保政策,不断提高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妥善解决好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接受赵雅茹辞去第十二届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决议

2016627日渭南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接受赵雅茹辞去第十二届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渭南市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而次会议关于对一项专项工作报告的

测 评 结 果

           

满意票

基本满意票

不满意票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

30

1

1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6年第2期
[下一篇]:2016年第4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