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机关建设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推进“六五”普法 坚持依法治市
发布时间:2013/12/18  浏览次数:9205 次  来源: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文字 〖
推进“六五”普法  坚持依法治市
为东大门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张海贵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10月中旬,我们对全市普法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座谈讨论和走访群众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全市普法工作情况。
    “五五”普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认真扎实地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使两个五年普法紧密衔接,平稳过渡,“六五”普法迅速部署,普法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声势和力度明显提高。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条例》,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有了新拓展。各宣传媒体普遍开辟了法制宣传教育栏目,市、县分别在城镇广场、居民活动中心、商业区、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了法制宣传橱窗、法制长廊、普法广场、标语灯箱、公益广告牌等法制宣传教育设施。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的学法用法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送法进校园等服务群众、面向基层的普法活动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类法律知识电视竞赛,“与法同行”、“法制广角”“法制在线”等各具特色的法制专题节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普及,广大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手段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氛围更加浓厚。五年来,各地紧紧围绕“严打”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法律的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委做出建设和谐、平安渭南的重大决策后,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市上的统一部署,以满足公民的法律需求为导向,大规模地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营造宽松协调的政务环境、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全民创业的人文环境创造了良好法治舆论氛围。
    (三)依法治理工作纵深发展,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一是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市政府制定了依法行政规划、工作规则、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加强了政府法制建设,依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由“四五”时的761项减少到210项,有效减少了审批事项和办事环节。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涉及群众就业、就医、上学、住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深入推行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使政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二是突出行业依法治理。以提高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和司法部门存在的司法不公、程序违法等突出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三是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主要任务,将依法治理与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相结合,与创建“民主法治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相结合,认真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四)科学谋划,高点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在扎实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我市高度重视,紧锣密鼓,加强协调,对“六五”普法部署工作的相关事项迅速作出决策,并于2011年10月26日,召开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全市“六五”普法工作。为更好、更有效地指导、协调各部门的普法工作,规范行为,我市还制定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议事规则》、《依法治市办公室工作职责》、《依法治市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下发各地各部门试行。
今年以来,重点以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创新法制宣传机制,积极推行板块式普法格局;成立了全市“六五”普法讲师团,加强普法业务骨干培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律七进”活动,“六五”普法规划正在认真落实,稳步实施。
     尽管我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领导和基层干部(含村、居委会干部)对普法工作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等硬件建设上,忽视了软实力的提升。
    二是社会氛围不浓。长期以来,由于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现实中生活大量存在的以言代法、以言压法及执法不公等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得不少的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挫伤了他们学法、用法和守法的积极性。
    三是普法力量薄弱。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规格低,人员少,同时兼任其他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尤其是在农村,普法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乡镇综治办和司法所牵头,有关单位配合来开展。由于综治办和司法所承担了普法教育、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矫正等众多事务,加之人手少,所以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普法工作队伍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四是普法经费紧缺。由于财政比较困难,所安排的普法专项资金本来就不多,加之刚性支出大,所以工作经费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另外,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挤占、挪用普法经费的现象,经费不足制约了工作开展。
     五是考核还不过硬。许多地方虽然将普法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但所占的比重极小,而在考核过程中,要求得又不是很严,对不重视或者不完成普法工作的基层单位和个人,缺乏硬性考核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奖惩办法,使得普法工作难有新的突破。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加快建设东大门浪潮中,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实地做好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保障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为东大门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建设今后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新普法工作理念。进一步确立大普法理念,充分组织调动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法制宣传联络员、志愿者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确立培育法治环境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构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的社会环境。进一步确立借势造势的理念。依靠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权威和职能,用足权力,从整体上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确立注重实效的理念,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职能定位。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明晰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抓总的工作职能,进一步确立普法打头、主体多元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根据各部门、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抓普法工作职责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为更好、更有效地统筹协调和推动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建议提高依法治市办公室规格,设立依法治市办副县级专职副主任,以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市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推动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普法工作考核。制定一套科学、量化的科学评估考核体系,将各部门各行业的普法工作职责明确细化,既能为考核提供标准,又能指导各部门开展普法工作,使之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议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行业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更进一步的重视和更大力度的推行。建立以人大为主体的考核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考核检查职能,是考核机制的又一创新,是普法工作考核的重要保障。普法主管部门要定期向人大汇报普法考核工作情况,提请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考核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并及时通报,借此促动各部门对普法考核工作的重视。
     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经费保障。建议市政府继续加大对普法经费投入,将每年的市本级普法工作经费按人均0.50元列入财政预算,按期拨付,专款专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进一步有效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
[下一篇]: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