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渭南财政账本 ——2014年《财政工作报告》摘要 |
发布时间:2015/3/1 浏览次数:1071 次 来源:渭南新闻网 作者: |
文字 〖 大 中 小 〗 |
每年的财政工作报告专业难懂,为了让老百姓看懂财政预算这个政府的“账本”,记者为您梳理了几个关键词,让您“秒懂”我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的财政预算。 关键词:收入增加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4,599万元,占调整预算667,100万元的101.12%,剔除“营改增”减收及非税一次性收入等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5.01%。其中,各项税收422,261万元,下降5.13 %,主要是煤、焦、钢等资源产品价格及销量下跌影响。非税收入252,338万元,增长22.81%。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坚持早部署、严考核,抓主体税种,抓薄弱环节,抓重点县市,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稽查和专项检查,不断挖掘增收潜力,超额完成了地方财政收入任务,大部分县市区增幅在10%以上。 支持稳增长成效明显。坚持资金政策“双轮驱动”,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进工业增长和转型升级,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扩大“营改增”试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财政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激励办法,降低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42.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2.8%。探索建立了“四个一”惠民政策落实促进机制,在全国首创实施了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累计发放担保贷款11.3亿元,惠及全市5万多户城乡居民。 争取上级支持取得新成绩。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补助持续增加,特别是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92亿元,较上年增加6.2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3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改革有序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市县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全部向社会公开,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1.7%。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会计服务监管新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各类培训服务实施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执收单位上线率达到93.3%。 关键词:80%用于民生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933,253万元,比上年增加174,544万元,增长6.33%,完成调整预算的99.18%。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42.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2.8%,各项“提标扩面”政策较好落实。 社会保障和就业:建立了“农村八大员”等15个群体待遇政策调整机制,完善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面实施了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各类社会保障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将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1000元。 医疗卫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财政补偿政策较好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00元提高到3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促进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 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190所薄弱中小学建设,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学前一年、特殊教育、高中生均经费标准,分别达到1150元、4000元和600元。实现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生均经费补助和贫困生资助“三个全覆盖”。 文化:支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市博物馆、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普遍欢迎。 住房保障:中省市财政投入14.6亿元,争取各类低息贷款16.4亿元,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惠民政策落实:探索建立了政策宣传一本清、补贴发放一卡通、群众投诉一拨灵、基础信息一比明的“四个一”惠民政策落实促进机制,民生政策落实碎片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全国首创实施了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累计发放担保贷款11.3亿元,惠及全市5万多户城乡居民,成为破解群众融资难题的“金钥匙”。 2015年政府怎么花钱 创新征管措施,全力抓好组织收入。针对重点税源和薄弱环节开展税收稽查和专项检查,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减免税或先征后返等变相减税政策,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努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全年收入预期任务完成。努力争取上级补助不断增加,力争将更多的项目列入中省计划盘子,不断增强财政实力。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80%以上,事关城乡居民个人的补贴类资金足额安排、优先保障、及时兑现。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补助标准,支持建立城乡大病统筹保险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促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保体系改革,调整优化工资结构,加强市级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 创新投入方式,促进经济稳增长。2015年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及循环经济等专项资金股权投资比例达到50%以上,畜牧业、果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股权投资比例达到30%以上。安排90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稳增长;安排70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科技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安排5700万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财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持续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全面启动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拓展“一卡通”担保贷款业务,覆盖全市所有镇村,不断提高贷款总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面完成房地产产权集中管理工作任务。 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各级一律不新建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公务接待和公费出国经费只减不增,严格控制差旅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支持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强化对公务消费行为的财政监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
![]() ![]() |
[上一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渭南打算怎么做? |
[下一篇]:新常态下实现既定任务 再鼓干劲突破重点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