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 常委会公报
常委会公报
2022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2/6/1  浏览次数:5891 次  来源: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文字 〖

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目       录

1.渭南市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1

2.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2

3.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7

4.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关于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任免职人员审

查意见的报告 11

5.渭南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议程 13

6.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关于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任免职人员审

查意见的报告 14

参阅文件

7.渭南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渭南市市级202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

出问题整改情况的初审意见 16

8.渭南市人大常委会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关于全市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

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18

 


 

渭南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

会议议程(草案)

(2022425)

1.听取和审议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3.审议人事任免事项。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渭南市审计局副局长  李美娟

202242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请予审议。

2021831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政府专题研究,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强化责任担当,完善长效机制,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真改实改,持续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一、审计整改工作推进情况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要求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认真督促检查,市审计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审计整改对账销号机制的通知》,建立整改台账,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各县(市、区)及市级相关部门单位切实履行整改责任,边审边改,立行立改,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整改工作,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措施和时限,对账销号;对体制机制及难以整改的问题,逐项分解任务,分类精准施策,健全完善制度,推动问题整改。

截至20223月底,追缴、盘活资金29,840.46万元,下达拨付资金92,208.60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9974.33万元,收回出借资金2319.19万元,调整账务351.37万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60项,移交问题线索8件。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520个问题中,要求立行立改432个,已整改422个,占97.68%;要求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的问题88个,正逐步整改。2019年度审计整改报告反映的65个未整改到位问题,已整改42个,审计成效逐年提升。

二、202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 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审计方面已整改15,666.6万元,完善制度4项。对部分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滞后,影响中省专项资金4884万元下达延迟问题,市财政局已下达资金预算,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加强与省级主管部门对接,确定项目计划,明确资金分配。对应缴未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72.39万元问题,市财政已收缴入库。对资产购置未设置台账统一管理问题,市财政局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已建立了资产配置电子动态管理台账。对部分项目支出预算未同步下达绩效目标问题,市财政局已于2021年加强了机构建设,规范了预算下达,制定印发了《市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办法》等4项制度。对个别项目进展缓慢,资金结余2770.37万元问题,项目主管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已支出610.25万元。

 2. 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已整改3221.12万元,完善制度8项。对预算约束力不强问题,2个单位已拨付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资金2168.31万元;2个单位已与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规范了资金使用;7个单位将严格按照预算法及相关规定,规范预算支出。对财政政策执行不严格问题,3个单位已将存量资金、非税收入156.87万元缴入国库;市政务中心健全了财务机构,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了分离;4个单位修订完善了公务卡管理制度,规范公务卡使用,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对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不到位问题,8个单位规范了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调整了账务;4个单位已清理往来账项857.34万元;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内审机构,制定了重大经济事项报告制度和局属单位财务监管等相关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对资产管理不到位问题,3个单位已通过补记账务等方式调整了固定资产账38.60万元;市财政局已对市商务局报废车辆进行了批复,并调整了市商改办公车运行维护费预算。

(二)县(区)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2个县(区)财政管理审计方面已整改20,791.26万元,完善制度5项,约谈1人。对存在的收入管理不到位、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财政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潼关、卤阳湖2县(区)已收缴财政资金6652.62万元,收回出借资金2305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1959.90万元,下达拨付资金8808.45万元,制定完善了《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

(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方面已整改25,067.03万元,完善制度1项,移送线索6件。对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重点人群未参保、单位拖欠养老保险费、违规为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重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老农保未及时清零等问题,市本级、临渭区等4个县(区)通过补办手续、补缴、收回、清退老农保基金余额等方式进行了整改,共清退养老保险费2672.35万元,补缴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14,466.02万元、追回养老保险待遇金及利息损失332.37万元,移送问题线索6件;市国资委出台了《渭南市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细则》。

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方面已整改42,334.43万元。对医疗保险基金存在的重点人群未参保、违规为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支付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收费、取消加成补偿机制未落实等问题,市本级、临渭区等4个县(区)通过办理参保手续、收回违规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拨付财政补助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已追回医疗保险基金、利息损失99.50万元,督促拨付财政补助资金2726.40万元、8家医疗机构支付拖欠供应商货款39,101.18万元。

3. 全市中小学教育政策执行及收费审计方面已整改11,939.83万元,完善制度16项。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问题,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市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86所,新增学位66,910个。对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7个县(市、区)已下达滞拨教育专项资金11,262.32万元,开展了采购政策培训,完善了内控制度。对非财政补助资金收入管理不规范问题,2个县已将门面房租金收入、食堂管理费165.61万元上缴;3个县(市、区)制定了《原材料出库记录》《食堂管理制度》等项规章制度,建立了食材出入库物品登记台账。对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6个县(市、区)已补记固定资产299.27万元,完善了相关财务制度。

4. 全市文物保护审计方面已整改1068.95万元,完善制度16项。对文物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问题,3个县(市、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革命文物宣传力度。对文物保护资金拨付不及时问题,7个县(市、区)制定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滞留资金1056.01万元。对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不到位问题,7个县(市、区)修订完善了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收回了企业管理的文保单位,配备完善了消防设施设备。对博物馆及可移动文物管理不到位问题,10个县(市、区)制定了预防性保护方案,与各文博馆签订续借协议,收回出借文物,并定期开展文物鉴定定级工作。

(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审计方面已整改2554.74万元。对直达资金管理使用不到位的问题,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单位通过下发督办单、收回存量资金、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等方式进行整改,促进资金下达232.61万元。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到位问题,临渭区已拨付高标准农田保障资金2307万元。对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问题,富平县已足额发放了公租房补助资金10.98万元。

2. 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方面已整改107.08万元,完善制度1项。对市县两级住建部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业务办理权限不清问题,经有关部门沟通衔接,重新确定了权限。对分歧账款未及时清偿问题,华阴市已支付拖欠账款105.23万元。对疫情期间房屋租金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3家国有企业已按照规定减免了房屋租金。对机构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关单位已对罚没登记证内容进行了变更、年检。

3.“稳工业、扩投资、抓项目、促消费审计方面已整改2145万元。对滞留欠拨专项资金95万元问题,相关县(区)财政局已拨付。对企业纾困资金2050万元未使用问题,相关企业已按项目进度使用。

(五)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 临渭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方面已整改306.80万元,完善制度1项。对秦岭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临渭区明确了网格化监管工作责任,制定了二级网格检查和巡查计划,相关部门、涉秦岭乡镇成立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机构,制定了三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对3五乱问题未整改到位问题,违规建筑已拆除并复绿,并对违规毁林占地填埋建筑(生活)垃圾牟利的当事人进行了行政处罚,补栽滥砍滥伐树木1000株。对部分单位履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不到位问题,相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施工计划,预计2022年底完成改厕项目。对专项资金306.80万元管理不规范问题,临渭区规范了资金使用并按进度拨付。对曹沟供水工程等10个建设项目手续不全,整村推进项目、天然林资源保护等7个项目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问题,临渭区已督促相关单位办理了备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进一步完善了监管措施,规范了政府采购流程。

2. 大荔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方面已整改10,843.20万元,完善制度6项,移送问题线索2件。对未及时拨付专项资金问题,大荔县已拨付了水生态环境项目专项资金9922.02万元。对污水收集、处理及运维监管不规范问题,大荔县根据城区道路实际,正逐步对老城区的道路及排水进行改造提升,计划2035年以前全部实现城区雨污分流;大荔县许庄镇制定了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监管办法。对欠拨污水处理运营费问题,大荔县已将841.25万元拨付到位。对少缴水资源费(税)问题,大荔县已督促相关部门制定了上缴计划,正逐步收缴。

(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 “十三五期间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审计方面已整改12,000万元,完善制度5项。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编制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关部门单位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调研,合理制定计划,加强监管,推动项目进度。对部分项目下达任务不精准、内容不清晰、责任不明确问题,白水县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项目策划、管理责任和申报程序等内容;富平县加强了项目管理和任务分配,明确了以项目立项金额、核实备案金额为依据下达项目建议计划,确保投资额真实可靠。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问题,合阳县、经开区制定了贯彻落实项目建设突破年实施意见、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推进办法和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实施办法,加强了项目管理。对项目资金缺口大、影响按时开工问题,白水县制定印发了白水县项目奖补办法,多方筹措资金。

2. 工程结算审计方面已整改1709.92万元,完善制度1项。对工程结算审计存在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多计工程价款、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相关单位按照审计决定据实结算工程价款,完善档案资料,加强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和概算控制。

(七)国有企业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 国有企业运营管理审计方面已整改59.23万元,完善制度4项。对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2家企业完善了财务监督核算职能,配强了财务人员,规范了财务管理。对企业制度不健全问题,相关企业建立了三重一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问题,相关企业已对闲置车辆进行了处置,完善了内控制度,规范了资产处置程序。对库存商品管理不规范问题,相关企业制定了库存商品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人,加强了存货管理。

2.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方面已整改59.36万元,完善制度1项。对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问题,相关单位已制定了清理计划,收回资金14.19万元,并细化了往来款项管理。对财务审核不严、附件不全列支问题,相关单位加大了财务监管力度,完善了报销手续,规范了财务管理。

三、尚未整改到位问题的原因

从整改情况看,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单位制定修订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审计整改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屡审屡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遗留等原因,仍有部分问题需要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有些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需制定审慎稳妥的处置方案有序推进解决。如部分部门单位往来款项长期未清理的问题,涉及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及社会企业等多方面,且成因复杂、数额较大,需一事一策、逐项清理。

(二)部分问题涉及多部门、跨行业,缺乏统筹协调机制,需多方配合共同推进解决。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国有资产产权确认等问题,涉及多部门多环节,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因素稳步推进整改,甚至涉及诉讼,需履行司法程序。

(三)个别问题受客观因素影响,短期难以整改落实。如一些项目因资金短缺或政策变化未开工建设等问题,涉及当地财力和政策变更,需要调整项目计划,多渠道筹集资金,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正在采取相关措施,推进落实。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需要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均已作出整改工作安排。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好本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以研究型思维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制定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的具体措施,确保整改合规到位、扎实有效,有力推动中省市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整改责任。认真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对个别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论证,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协助解决,限期整改。二是健全长效制度,形成整改合力。成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税务、国资、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审计整改联合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从源头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整改情况列入全市审计项目计划,整改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深化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巩固审计整改成果。三是强化问责机制,提升整改效果。对拖延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特别是针对屡查屡犯问题,采取约谈、移交等措施,严肃追责问责;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保整改质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做好经济体检、当好经济卫士,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力助推我市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的报告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王小奇

2022425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2021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2021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呈下降趋势,热点网格(80个)PM2.5年均浓度40.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3%,连续两年大幅下降。中心城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4.93,同比下降7.9%PM2.5浓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PM10浓度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优良天数242天,多年来首次完成省考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全市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考核要求,连续7个月退出全国后30位。1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三)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土壤安全总体良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42%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保持在100%安全处置医废2963.79其中新冠医废264.26

(四)秦岭桥山生态保护方面。编制出台渭南市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和渭南市桥山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四个规划。完成秦岭桥山生态治理面积约0.58万亩(秦岭0.18万亩、桥山0.4万亩)。

(五)美丽渭南建设方面。美丽渭南建设既坚持尽力而为、又坚持量力而行。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能围绕目标,强化问题导向,理思路、定任务,全年完成美丽渭南建设重点任务78项,88个重点项目建成35个、在建42个。

二、中省生态环保督查、人大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投诉问题办结156阶段办结5

(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59整改完成47交办投诉问题328件、办结328件。

(三)省市人大《固废法》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检查反馈问题1个,整改完成1个。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以天天盯、时时抢的毅力和韧劲,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开创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成绩,中省生态环保督察保障、整改有序有力,省考指标多年来首次全面达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加强环保工作组织领导。一是加强工作统筹。编制《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实施意见印发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方案,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有序展开。二是夯实工作责任。组织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细化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强化工作导向和制度约束,层层夯实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是落细网格监管。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通过定期通报、考核评估,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平台登录打卡率活跃度明显提高,全年登录打卡31.14巡查15.12四是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典型案例曝光制度,推行有奖举报,向社会曝光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56起典型案例,发放举报奖金2万元。五是加大硬件投入。投资5500万元,建成市级环保智慧监管平台,为36个重点镇(办)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站。为市环保监测站新建了VOCs实验室和土壤实验室为基层配备生态环境执法监测装备146台。

(二)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是合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压减钢铁产能44.5万吨,淘汰老旧柴油货车91辆,深度治理工业炉窑27台,实施VOCs源头替代250深化治理6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5380抽检1024台次督促1050家餐饮企业、352个建筑工地、50家砖瓦企业安装了监控设备。督促整改生态环境部大气监督帮扶反馈问题294个。加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燃管理,全市签订禁燃承诺12万份,制作横幅3000条、宣传视频30个,查处违规燃放问题36个,春节期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PM2.5等指标均优于西安、咸阳。二是加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市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加强涉水企业环境监管,督促1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5家完成扩容改造,排查入河排污口304。顺利实施澄城胜利水库、大荔北洛河排碱渠、潼关姚清河等3个水治理项目。三是强力打好净土保卫战。组织修复潼关污染土壤297.4亩,试点处置潼关中金冶炼氰化尾渣9.97万吨,提前7个月完成创亮点任务。持续加强危废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管,清废行动排查问题278个、整改273个,完成34座尾矿库38个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整改,查处移交危废环境违法问题3件。四是全面提升生态保护工作。持续巩固秦岭273乱排乱放问题整治成效组织两轮秦岭、桥山联合执法检查,排查整改问题56个。2018-2020绿盾问题整治情况进行了核查,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华州大鲵自然保护区68个整治问题已销号公示。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座。

(三)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一是管控水平逐步提高。出台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49个(优先保护单元84个、重点管控单元56个、一般管控单元9个)。临渭、蒲城、经开完成规划环评有关工作。二是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材料核验率、网办率、最多跑一次率均达到100%,审批时限压减率达到78.91%,超额完成攻坚任务。三是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实施行政处罚327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4件,查封扣押13件,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数2件,移送公安机关4件、拘留3人),处罚2667万元。市生态环境局荣获全省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全市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市生态环保综合支队、蒲城分局荣获全省大练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先进单位评选。四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顺利推进。合市检察院建立了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成功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件,累计索赔124.4万元;生态环境部移交的第二批19条线索,顺利完成核查,通过审核。五是常态开展环保宣传。坚持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组织开展《固废法》宣传月活动全年在市以上媒体刊发信息七千余篇,编印《督察整改简报》39期,处置负面舆情39

四、存在问题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还要加强虽然2021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明显改善,但全省排名靠后。多年来,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还未根本转变,造成污染防治攻坚压力不断加大,煤炭削减、臭氧防治、重污染天气防范等工作成效不够明显。

(二)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还要加强。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部分河流生态流量不足、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断面达标。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个别存在污水直排、超排现象,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急待加速。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已建成的个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行维护不到位,环境效益发挥不够明显。

(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还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特别是固体废物监管、处理与新形势、新要求有明显差距,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压力大,建设用地土壤管理工作进展滞后,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健全,部分重点建设地块不能及时纳入监管范围。

五、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为抓手,已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聚焦秦岭、黄河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抓好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能力和水平,聚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渭南。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抓好一培训、一竞赛依托生态环境部培训基地,组织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县级环保部门负责同志,举办生态环保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组织举办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知识电视抢答赛和监测能力竞赛。二是加强综合统筹。充分发挥好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协调、考核、推动作用,结合美丽渭南建设周小结、月调度、季通报机制,严格督导问效,推动工作落实,破解工作难题。三是跟踪考核问效。结合中省市确定的年度任务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突出精准、科学、依法、务实导向,持续完善考核指标,确保考出实绩、考出干劲。四是完善补偿机制。健全大气、水生态环境考核补偿机制,通过倒扣倒逼,增强治理合力,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二)聚焦污染防治攻坚。一是聚焦蓝天保卫战。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狠抓扬尘整治、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和露天焚烧防控实施臭氧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提升、环保绩效三大行动,组织开展餐饮油烟、非道路移动机械、汽修行业联合执法检查,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抓好碧水保卫战。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容扩建为重点,力争实现城镇污水全部集中收集处置、稳定达标排放。实施一断一策断面水体达标整治为重点,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断面水质持续好转。石川河抓点示范项目和尤河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流量保障、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不断改善流域水质。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两公一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居住)用地准入管理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以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为重点,创建无废城市,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严打危废违法犯罪。

(三)提高重点区域环境质量。一是加强秦岭桥山生态保护。突出抓好秦岭、桥山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好保护规划,常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持续巩固前期整治成效。二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开展绿盾强化监督以潼关双桥河流域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为重点,由点及面,在全市开展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清零。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生态振兴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整县推进富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四)着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一是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精心制定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建立整改问题清单化调度机制,适时组织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二是加力加压中省反馈问题整改。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持续开展督查检查,压实各级整改责任,督促加快中省反馈问题整改销号。三是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紧盯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切实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环境满意度。四是开展群众反复投诉问题整治以中省移交群众投诉问题办理核查为重点,全面开展群众反复投诉环境问题核查回访。

(五)提升现代环境治理水平。一是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编制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规划,组织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动员会。二是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积极服务六稳”“六保,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守好环境底线,发挥好三线一单在项目审批、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约束引领作用。三是严把环境准入关。双碳双控为重点,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四是建设三大体系出台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信息化三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严格监测质量管理,规范执法流程,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推进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强舆情监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关于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

任免职人员审查意见的报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2022425日)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的规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对提请渭南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职人员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任职条件,经2022424日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主任会议讨论,同意提请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审议。

根据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殷军提请,

批准任命:

高北慰为韩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崔宏武为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雷永强为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燕崇纲为华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亚锋为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瑾为大荔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彩锋为澄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翔为合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吉红东为蒲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韬为富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振民为白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批准:

闫永江辞去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严刚朝辞去华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贾成民辞去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崔宏武辞去大荔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韬辞去合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苏新宇辞去富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张增锐辞去白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免去:

马贵林的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贾俊海的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秦兆雄的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渭南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

会议议程(草案)

(2022年5月31日)

 

审议人事事项。


 

关于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任职人员审查意见的报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2022531日)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的规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对提请渭南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职人员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任职条件,经2022526日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主任会议讨论,同意提请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审议。

根据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晓勇提请,

决定任命:

李雷平为渭南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赵晓军为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雷立新为渭南市教育局局长;

武俊兴为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王蕾为渭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魏重光为渭南市公安局局长;

党耀升为渭南市民政局局长;

种逢康为渭南市司法局局长;

刘天亮为渭南市财政局局长;

杨勇为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吴峰为渭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王小奇为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姬智武为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段洪涛为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原晓军为渭南市水务局局长;

陈飞为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渭南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会军为渭南市商务局局长;

常伟为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李文革为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郭文平为渭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陈峰为渭南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孙坤刚为渭南市审计局局长;

唐娴为渭南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曾彩萍为渭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周家斌为渭南市林业局局长;

秦峰为渭南市体育局局长;

侯磊为渭南市统计局局长;

刘永利为渭南市信访局局长;

卢林为渭南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任教训为渭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

潘西权为渭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王德强为渭南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局长。

 

 

 

 

 

 


参阅文件

关于渭南市市级202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

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

初审意见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2022425日)

市人大常委会:

预算工作委员会于4月中旬对市审计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 2020 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在调研部分市级部门单位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审查,提出以下初审意见。

预算工作委员会认为,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的《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 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中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总体较好,整改成效继续提升。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明确责任要求;市级审计部门依法履职,健全对账销号制度机制,开展专项督查,持续加大督促整改工作力度;各被审计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审计整改责任,逐问题实施整改,并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了内部制度机制。

预算工作委员会指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所查出属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的问题的整改,还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并加大工作力度;二是对所查出属于整改前提已灭失的问题整改,尚缺乏可行有效的整改流程和办法;三是针对问题成因的深层次研究还不够,整改成效也需进一步提升。

    预算工作委员会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思想认识

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会治已病、防未病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要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审计整改与推动依法行政、严肃财经纪律、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在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同时,推进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审计部门要立足新时代审计工作全覆盖的需要,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审计整改管理,强化审计整改督查,促进问题整改到位。责任部门单位要强化学习教育,坚决消除对审计工作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认识,增强接受审计、整改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加强对未整改到位问题的整改

要强化问题导向,进一步增强查出问题整改的工作力度。对于整改前提已灭失的问题,应结合实际依法确定处理办法和程序;对于整改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深入分析问题成因,针对难点和痛点,创造条件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妥善解决;对于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调推进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要求和协作配合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合力完成整改。要进一步深化对所查出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准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夯实预防和杜绝问题发生的制度机制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部门单位财会基础建设

要进一步要求和推动部门单位健全财会机构、配齐配强财务会计人员,确保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并以厚专业基础、提业务素质、强法制意识为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责任部门单位要深入分析财务会计审计查出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部门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制度机制基础。同时,要注意不断加强对部门单位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遵纪守法意识,保证财经法规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

 


 

关于全市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

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

2022425日)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晓彤的带领下,对全市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临渭区、华州区、高新区、经开区,实地察看华州区污水处理厂、中联重科公司等6个点位,详细了解医废应急处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大气污染防治、排碱渠水污染治理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召开座谈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及10个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汇报,并进行座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市人民政府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较好履行了法定职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从指标数据看,环境保护目标全部完成。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2天,多年来首次完成省考指标。PM2.5PM10年均浓度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17.23%7.7%;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辖区内9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指标,全市无劣类水体,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秦岭北麓和桥山生态恢复治理稳步推进;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水污染、大气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年度任务;辖区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生态环境满意度处于全省前列。

(二)从做法成效看,系统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全市上下深刻领会并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规划、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作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成效不断显现。规划先行,先后出台《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渭南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1+8+4”规划体系》,印发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实施意见和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工作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和依据;制度保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了党委组织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环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工作责任进一步夯实;宣传助力,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将《固废污染防治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纳入年度普法宣传内容,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三)从重点领域看,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严格落实建筑工地“6100%”措施,为394个建筑工地建立台账,321个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和在线检测,实现动态监管。为4817家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划定26个露天烧烤经营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阻止燃放烟花爆竹行为450余起,行政处罚152人,此项工作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水污染防治上,全市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基本完成,全部达到黄河流域污水排放标准。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绩突出,创建省级节水单元39家,市级节水单元39家,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56家,通过创建工作有力助推全社会形成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氛围。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不断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例行检测,共设置75个加密监测点,积极探索实施中轻度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全市受污染耕地措施覆盖率达到100%,安全利用率为95.42%。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55.2万亩,技术覆盖率达到96%。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6.9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13%。在固废污染防治上,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资源1540万吨,实现产值180亿元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工作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缓慢,全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中高碳特征明显,能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仍处高位,全市燃煤消费量占关中地区的63%,给治污降霾形成较大的压力,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20位。二是城市雨污分流和管网建设滞后,全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管网雨污分流进展缓慢,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未达到全覆盖,每年汛期中心城区内涝频发,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农村环境问题仍旧突出,大部分村庄没有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垃圾简单收集填埋、污水直排现象比较普遍。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处置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四是秦岭北麓和桥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难效果不明显,虽然我市近年来积极争取中省补助资金,推动矿山生态恢复项目185个,但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资金管控难、治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治理效果易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环保监管措施落实不够得力。全市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联动执法、综合执法、从严执法的力度有待加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与当前环保任务和形势要求还有差距,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不高。

(三)环境问题风险隐患依然较多。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化工、钢铁、能源、热电项目占比较大,这些三高企业虽然进行了技术改造,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但企业设备、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应急处置能力有高有低,为环境风险埋下较大隐患,对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大挑战。一些重点区域、工业园区,在危险源管控,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安全投入上还存在监管盲区,复合型人才较缺,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这些都给环境监管带来较大压力。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保护好我市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上。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我市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总目标,明确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实举措,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抓住重点领域和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加快整治、保护和修复的力度,集中力量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一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市政府要结合我市实际,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根据大气污染排放状况,科学制定节能减排标准和年度削减规划。要在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的同时,继续实施餐厨油烟、油漆喷涂等专项整治和建筑施工地、房屋拆迁、道路修建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有效控制施工扬尘。二是推进水污染防治。要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的监测和污染治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加快小流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抓紧实施土壤检测,摸清土壤环境状况,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范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四是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固定人员经费、设施设备、制度规范,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可持续、再提升。

(三)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要紧抓十四五基础设施建设新机遇,统筹谋划区域内污染防治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科学系统推进风、光、地热等新能源布局、生活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等工作,加快城镇生活污水、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下势解决突出生态问题。

(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生态环保职责,建立跨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协同推进的环保工作格局。二是提升监管能力。要拓展环境监测网络,保障监管工作经费,加强人才技术力量培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升环保队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严格执法监管。要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全覆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加快推进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排查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要深刻吸取省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教训,加强和完善危废、医废的处理机制建设,对废水、废气、危废、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管理等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排查检查,全面摸排风险,着力消除隐患,坚决防范各类环境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好辖区生态环境。

(六)强化氛围营造。要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对严重污染环境行为进行曝光和惩处,对环境保护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和奖励,宣扬环境保护正能量。要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传播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环保法规政策宣传和环保知识普及,加强环保工作和成效宣传,让环保意识融入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美丽新渭南。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21年第1期
[下一篇]:2022年第3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