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
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百日整治系列报道之二 这里的村庄像小区
发布时间:2010/7/12  浏览次数:1512 次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张莉娜
文字 〖
      昔日黄土扑面,今日绿树成行;当年村貌脏乱差,如今整洁又漂亮。“我做梦也想不到,卫生村创建起来后,自己的家能够变得如此整洁卫生,家乡日后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合阳县知堡乡白灵村83岁的雷永丰老汉高兴地说。近年来,随着创卫工作的延伸,农村的环境卫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合阳县涌现出一些环境卫生先进村。在整治“三乱”方面,他们是如何做的?又是如何保持的?7月8日,记者深入合阳县沿县、乡道的王村镇北王村、西坡村及知堡乡白灵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北王村:保洁员监管环境好
  7月8日,记者随市国省道及沿线村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行,沿合阳县王黄公路县乡道来到王村镇的北王村。走进北王村,仿佛进入城市的小区。宽阔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虽然下着小雨,并没有泥泞的感觉,巷道两旁绿树红花,让记者眼前一亮。村民的住房掩映在花草后,放眼望去甚是整齐。
  记者走进一户村民家,这个并不宽敞的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一边是房屋一边是花坛和菜地,村民李景昌冒着细雨正在整理花坛。提起村里的环境卫生,李景昌说:“以前村子卫生不好,进了巷子晴天是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的厕所和猪圈都建在门前,巷头垃圾堆成山也没人打扫。我一直在外工作,退休了也不愿意回村住。现在村里的道路铺了,环境绿化也好了,有空还可以去村部下棋娱乐,如果没事都不想回城里住。”
  说起北王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李乔民感慨万千。北王村有2100口人,以前没有什么产业,靠村民外出打工挣钱,后发展了花椒产业,现花椒有1000余亩,在外打工的人有600余人。2005年,村里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先开两委会提议,后在每个巷选一个群众代表和党员讨论,实行义务工,不能参与义务工的人家掏钱补工。村支部书记带头拆除自己的厕所、猪圈,对那些不愿拆除的人家,村干部上门做工作后亲自帮其拆除。为了解决村民的养殖难问题,村上经过规划建成了集中饲养场,用了1年时间,村里的厕所猪圈全部拆除。经过3年的努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好的环境卫生又是如何保持的?李乔民说,每个巷头都建有垃圾台,每个垃圾台都有固定的保洁人员,全村共建了13个垃圾台,3个公共厕所,村民每户每年交24元钱的卫生费,用于保洁员的工资和运输垃圾的费用;各家门前的卫生自己扫,保洁员每天检查,发现谁家门前不干净及时进行督促。现在村民已经养成习惯,垃圾不乱倒,每天早上大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觉地将门前的巷道清扫干净。
西坡村:沼气改善生活环境
  西坡村位于王村镇东南的大浴河畔,过去路窄坡陡弯多,沟壑交错,每到雨季,坡上的人下不来,坡下的人上不去,学生上学都要拄着棍才能走。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上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虽然西坡村绿化少,但是家家户户门前整洁干净,没有乱堆乱放的现象。路灯的电杆上挂着一排排宣传标语,其中一个上面写着“西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村民管小花的家就在路口,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柴草堆放整齐,一边是厕所、猪圈,一边种植着蔬菜果树。厨房的沼气炉上烧着水。谈及村里的环境卫生,管小花高兴地说,以前村里脏又乱,村民厕所建在门口,杂物乱堆乱放,自从村上修建沼气池以来,家家门前的厕所和猪圈搬进了家,改善了居住环境。村民任金录家养了10头母猪,但闻不见一点臭味。他说,2008年,村上号召建沼气池,他将厕所从门前搬进了家里又开始养猪。不但经济上有了收入,而且也改变了居住环境。
  据村委会主任任荣昌说:在环境卫生方面,村里的做法是通过标语广播进行宣传;建立垃圾台固定专人管理,要求村民两天打扫一次门前的村道,养成良好的习惯。
  白灵村:家家轮流管垃圾台
  知堡乡白灵村是合阳县红提葡萄的示范基地。记者来到白灵村,不少村民正在广场的健身器材上悠闲地锻炼身体。广场干净整洁,四周设有4个垃圾桶,一个小姑娘吃完香蕉后,自觉地将香蕉皮放进了垃圾箱。
  提起该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村主任曹明杰滔滔不绝。2005年底,县上决定在白灵召开红提葡萄观摩会,但村头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人,家家门前脏乱不堪。县领导要求限期整治,村上先是用广播进行宣传,接着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集中整治1个月,硬性地将家家门前清理干净。后又提出建设“三化一片林”,即对村民庭院、巷道、田间道路进行统一绿化。通过一事一议,每个巷道设立垃圾台,每户监管垃圾台一个星期,要做到及时清扫、及时清运。轮流值班制加强了每户村民的责任心,有效地控制了村民乱倒垃圾的现象。
  采访中,合阳县新农村办公室主任谭江宏告诉记者,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百日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合阳县积极召开会议,快速进行部署。对全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从而使全民重视,人人参与,提高了群众的环境保洁意识。
 
 
 
(编辑:卢莉)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双过半
[下一篇]:我市惊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