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 构筑旅游发展新格局 |
发布时间:2015/10/8 浏览次数:1227 次 来源: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
文字 〖 大 中 小 〗 |
三圣故里、将相之乡,奇山险峻、渭水绵长。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掀起一股股旅游产 业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日益雄厚、市场机制日臻完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随之得到提升。今年5月,我市积极贯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旅游 产业繁荣发展。 《意见》提出依托渭南“山、水、城、陵”优势,构建“一核三圈八区”的创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华山旅游的核心 带动作用,建设秦岭生态、黄河湿地、渭北人文三大旅游经济圈,加快培育大华山等八大旅游聚集区,按照全域景区化要求,建立多层级旅游目的地。“一核三圈八 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工作思路,同时把全市11个县(市、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这样的布局,恰到好 处地集中了各自的优势,拓展了景区空间,丰富了景区内涵,必将对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一核 三圈八区”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强特色,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 迈上新台阶。深度开发大华山旅游核心产品,扩大景区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再服务深化水平,将其打造成综合性、高品质的核心旅游景区,辐射周边多个 景区,带动黄河金三角协作区旅游全域化发展。积极构建“秦岭生态圈”、“黄河风情圈”、“渭北人文圈”三大旅游经济圈,发展城镇观光、山岳休闲、温泉养 生、森林度假、黄河水上风情游、沙漠旅游、朝邑文化旅游、湿地休闲游等特色旅游业态,建设以古城文化、陶瓷文化、汉字文化和酒文化、唐陵文化、红色记忆为 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圈。加快建设“渭南宜居宜游生态区、大华山休闲度假区、韩城古城文化区、澄城陶瓷文化区、白水仓颉杜康文化区、蒲城唐陵文化区、富 平红色及陶艺文化区、卤阳湖航空湿地体验区”等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 旅游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新兴产 业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更是实现新常态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放大渭南生态优势的最佳路径,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 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保障旅游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每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底,全力推动全市 旅游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
![]() ![]() |
[上一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
[下一篇]:“100座名山,100个梦想”2015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华山站开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