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
项目建设撑起渭南发展的“脊梁”
发布时间:2015/9/24  浏览次数:1213 次  来源: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文字 〖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当我们站在“十二五”的“尾巴”回头望去,刚刚过去的这五年时间里,在秦东大地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这些变化发生在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上、一个个全面铺开的产业园区里……正是这五年时间,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让渭南以生机勃勃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眼前。

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项目建设是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2011年以来,我市坚持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建设显成效

这是渭南有史以来最好的五年。

在这五年里,我市以市级领导包联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夯实项目建设责任,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市将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分解落实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形成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抓、市级包联领导配合、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积极跟进的工作新格局。

同时,我市连续开展了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审批月、要素保障服务活动,专题督办重点项目四项审批手续,形成了发改、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行政审批联动、并联推进审批进度,促进了国家民政救灾储备库、渭南万达广场等30个重大项目的顺利建成达产达效。

此外,我市还围绕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60%,上半年开工80%,三季度全部开工”的目标要求,连续五年牵头组织8次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累计开工项目300多个,总投资1259亿元。

2013年,省上出台《陕西省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后,我市结合实际,迅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重大项目前期策划和推进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项目前期投入、策划、推进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不仅如此,近年来,市发改委先后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深入渭南高新区经开区项目现场,重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和未开工或进展缓慢的项目。先后组织举行了三次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推进活动。此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对90个项目存在问题限期督办协调。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758个,累计完成投资4293.7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85.9%,基本接近时序进度。年均实施重点项目151个,完成投资1012亿元,投资增速达到3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完成,拉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工业产业进一步提升

五年时间,渭南高速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提及的是工业。

在能源化工领域,韩城500万吨焦化基地、秦华发电公司“上大压小”技改、渭化集团醋酸醋酐生产线、陕化节能减排技改等4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每年新增加煤炭产能2800万吨,新增发电量72亿千瓦小时电量,新增19万吨丁二醇、年产10万吨粗苯加氢等化工产品,新增产值700亿元。

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引进并建成了中联建筑起重机生产基地、西部重装LED光电产业项目、引进沃特码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青锋机电机械基地等40个装备制造项目竣工投产,年新增大中型挖掘机1万台、配套件2.5万台生产能力,封装高效LED光源8000万只和年产LED各类灯具43万盏,年产2万吨机械零部件生产能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引进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和增材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澄城拓日200兆瓦光伏太阳城等30个项目建成投用。3D打印项目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速构建“6+1”3D打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经开区10万吨濠吉方便面、青啤迁建、华县金钼2万吨钼铁生产线技改、陕富面粉加工、经开区4500万件PE给水管件生产线、澄城3.5万吨铝合金型材、韩城龙钢集团中型棒材生产线等53个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

此外,产业园区实现错位发展。渭南至韩城煤层气管道、潼关华县天然气管线、澄城煤层气液化加工、卤阳湖液化天然气(LNG)调峰站建成投用,富平热电联产、渭南热电联产、渭南北水厂等供热、供气、供水等项目加快实施,园区水电路气等要素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我市已建成产业园区21个,各园区特色明显,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工业集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14.5万平方米,累计入园企业941户,投产企业751户,新增财税51.7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五年来,我市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提档升级。

连霍高速渭南西出口改造、渭蒲高速公路、渭玉高速公路、310渭南城区过境段、108国道渭南至大荔一级公路、渭河综合整治等300个项目完成投资716.3亿元。

同时,新增铁路22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76公里、新增二级公路408.9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205.6公里,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交通通达水平。

此外,新增城市道路142公里,新建前进路、朝阳路两座人行天桥,建成朝阳公园、湭河公园、东部生态公园、渭清路公园、新改建绿地面积1573公顷,年均建成商品房100万平方米,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农业产业现代化明显加强

五年里,我市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也越走越快。

建成了澄城百万头生猪、蒲城百万只肉鸡产业化、华阴现代良种奶牛基地,截至2014年底全市存栏奶牛14万头、猪365万头,建成标准化鸡舍284栋,年出栏肉鸡1500万只,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52%、48%,带动畜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临渭区葡萄产业园、富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荔绿丰源果蔬包装生产等9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形成了国家驰名商标“白水苹果”、陕西著名产品“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等5个中国果品公用品牌。累计建成国家级标准示范园4个,省级示范园59个,果品产值效益大幅提升。新增粮食产能达到54.8万吨,新增瓜菜66.6万吨,累计新增产值达35亿元。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在这五年里,民生项目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建成市体育中心、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初中、渭南职教园基础设施、渭南文豪国际中心、韩城强盛体育中心、华县体育馆综合开发、渭南高新区应急避难场所、陕西国家救灾储备库、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潼关县城四知小学、潼关县医院整体搬迁、大荔县医院整体搬迁、渭南民生十大工程等项目230个,累计建成医院81个,每千人口床位增加到3.2张,新改建学校902所,改建幼儿园213个,建设保障房20.48万套,集中供热达到240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第三产业扩量增效

在服务业方面,项目的引领让这个产业得到了急速的发展。

五年里,我市建成老城老街美食城、渭南万达广场、临渭区信达广场及商业步行街项目、渭南国际会议中心等130多个商业网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较“十一五”贡献率提升了26个百分点以上。

建成白水康惠粮食果品物流、长虹物流中心、华县东秦粮食物流产业园、大富平中储粮梅家坪分库、澄城中储粮渭北玉米集散中心等23个粮食仓储设施,新增粮食仓储3.7亿斤,新增果品储藏能力68万吨。

此外,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荔同州湖景区、富平汉唐石刻艺术产业园、潼关古城东山景区、合阳夏阳瀵开发及游客中心项目、华山博物馆、西线索道及瓮峪旅游公路等重大文化旅游服务业项目30个,年新增接待游客量100万人次。

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形成了较强的产业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和财源增长。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五年来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让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变成了可能。

而今,当项目建设的成果在秦东大地上显现,渭南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便挺起了发展的“脊梁”,以前所未有的魅力迈向更好的未来。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渭南市政府与陕西联通签订“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简政放权转职能 全心全意惠民生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