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
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时间:2015/3/1  浏览次数:1360 次  来源:华商报  作者:
文字 〖
1、确保韦罗、渭玉高速建成通车
报告提出:坚持分级管理、分类推进的原则,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确保30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464亿元。重点抓好西南铁路复线、沿黄公路等工程建设,确保韦罗高速、渭玉高速建成通车、蒲白高速完成路基工程。
渭南市交通局总工程师李宏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5年确保韦罗高速、渭玉高速建成通车,蒲白高速完成路基工程,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之中,报告提出的目标基本没有问题。韦罗高速和渭玉高速建成通车,将促进渭南境内高速公路网的进一步完善;蒲白高速年内将完成路基工程,待正式建成后,将实现全市每个县(市)都有高速公路目标。
2、编制有特色的城镇规划,让渭南城市更有风格
报告提出:科学编修城镇规划。坚持城镇建设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城镇规划与人文历史相呼应,加快编制渭南城市设计、风貌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渭南市政协常委、市地震局局长李东平:渭南的城市规划做得比较好,主要得益于程序比较完善。例如,一个建设项目首先要经过专家的论证,再由规划部门提交给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经住建、地震、文化等部门的专家或负责人进行讨论、投票,通过后才能实施。
他表示,城市的规划要有大手笔,还要着眼长远,不应该频繁的变更。同时还要体现城市的功能,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科学编修城镇规划理念,要坚持城镇建设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城镇规划与人文历史相呼应,就是要让渭南的城市变得有独特的风格,值得期待。
3、推动华县撤县设区,构建“一城四区”发展格局
报告提出:要突出中心城市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230个,年度完成投资225亿元。积极推动华县撤县设区,构建“一城四区”发展格局。优化城市路网,完善功能配套,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供水、供气、供热等问题,支持临渭区加快老城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增强中心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渭南市政协常委、市委党校教授雷转运:看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渭南城市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渭河城区段、湭河入渭口和滩区的面貌将进一步美化,这对渭南的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强规划,逐步落实。相信待“一河两岸”的美景真正建成时,渭南的城市品位和档次将有明显地提升。
4、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报告提出:加快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建立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和孵化基地,培育30户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设3~5个电子商务发展试点示范县。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型服务组织,培育休闲、健康、养老、家政等新业态,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渭南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争良:目前,全市共有电子商务企业248家。虽然刚起步,但基础和经销情况比较乐观,富平、白水、蒲城和大荔等县的地方特产网上销售情况火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起步较晚,与西安、沿海等城市差距较大;经营分散、规模较小;缺少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网络营销知识缺乏等。
从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推荐工作,结合渭南实际情况,该局已筹备成立渭南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并举办了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会,对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还聘请专业部门编制了《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结合渭南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的特点,确定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为农产品销售。今年1月9日,邀请京东、阿里巴巴西北区负责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发展渭南电子商务征求意见。
他表示,将通过以上措施的推动,力争在今年实现渭南地区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
5、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2%以上
报告提出: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开城镇户口限制,推行人口居住证制度,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养老、医保和子女教育等衔接工作,使进城落户人员融入城市、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确保农民进城落户10.8万人以上,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2%以上。
渭南市政协常委、市委党校教授雷转运: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举措,把农村原有的传统管理体制变为社区管理模式,便于推进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城乡一体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型农村社区也能整合民政、社保等多项职能,让农村的居民办理业务也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他建议,在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要注意有序转移、稳步扎实推进。要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让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留下来。(下转DE04版)
去年人大代表建议63件 超8成意见已解决或基本解决
自去年渭南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以来,市人大代表向渭南市人民政府提出各类建议共63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代表们所提出的建议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呢?
昨日,记者了解到,去年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办复率达到100%,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已解决或基本解决52件,占总建议的83%,剩余11件正在解决或力争解决。
建议涉及37个政府部门县区政府
据悉,在渭南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向渭南市人民政府提出各类建议63件。建议内容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三农”资金投入;加大民生和项目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多个方面。
为了认真办理好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市政府将63件建议交予所涉及的32个市政府工作部门、5个区县政府进行办理。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政府从“领导参与率”、“办结率”、“面商率”、“满意率”等方面,加强了对建议办理工作的目标和质量管理,定期检查办理工程、及时签发办理答复、跟踪听取反馈意见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同时,还对建议的交办、调整、办理计划和后续办理等各环节进行量化规定,提高了建议的办理质量。
食品安全问题等52件建议已解决
建议中,市人大代表刘岳峰等人提出了关于加大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争取中省补助资金,出台综合治理办法,成立治理工作机构。同时,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税收、土地供给、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国有工矿棚户区的改造。针对代表们提出的如何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市政府成立渭南市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市食药委、农业局、畜牧局共同承担农产品、畜产品、食品和药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职责,形成全覆盖的市级检验检测体系。
除52件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问题已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外,剩余的11件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项目及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商办理的建议,处于正在解决或积极创造条件力争解决阶段。
记者 贾凡
6、联合执法分类治理无证办园报告指出: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77所,其中中心城市新建10所。继续深化大学区改革,试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2014年起,渭南市开始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直至2016年结束,将在渭南市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213所,其中2014年55所、2015年77所、2016年81所。
力争在2016年,各县市区城区至少建有2所公办幼儿园,全市每个镇(办)均有1所公办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全市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
其中,为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幼儿园不足的问题,渭南市将在中心城区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已落实到相关县市区和部门。每所幼儿园大约9-12个班,容纳270-360名幼儿,将增加城区幼儿园学位近4000个。
同时,渭南市将开展联合执法,分类治理无证办园。对基本达标的,督促完善后及时颁发办学许可证,对未达标但整改后符合条件的颁发办学许可证,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予以关停。对规模小、条件差、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立即关停,并妥善安置在园幼儿。
7、构建分级诊疗和双向就诊制度
报告指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全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模式。
渭南市健康教育所所长朱海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渭南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还出台了《渭南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试行)》,对双向转诊的原则、转诊对象、管理流程等进行了明确了规定。
另外,还大力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和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进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实施;积极开展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试点,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并逐步完善。
今年,该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综合运用资源下沉、医保支付、价格杠杆等措施,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
把基层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首要任务,深化县与镇、镇与村一体化改革,推进全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模式,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
实行同一病种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差异化报销,拉大报销差距,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建立城市大医院、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合理、协作有序新机制。
8、依法治国要结合渭南实际作风建设要持续下去
报告提出:强化法制教育,推进全民守法。强化政府内部的制约与监督,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逐步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加强行政监察,完善政府督查体系,建立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报告制度,落实行政问责制。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从严治权、从严治官、从严治“一把手”,对懒政庸政怠政、不作为的严肃问责。大力倡俭治奢,公共资金一律接受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
渭南市委党校纪委书记赵忠林:“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主题,结合渭南的实际就是要“依法治市”。
近年来,不管是国家还是渭南,在这一方面都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到渭南,在对权力的制约方面存在一些脱节和监管缺失的现象,比如部分单位领导分工不明确,一把手分管财务工作等,这些都需要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进行改善。
他认为,要做到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首先要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执行,其次要结合渭南的实际情况,还要将各部门的领导分工进行明确和细化,这样才能避免行政出现差错和失误。同时,还要将依法治国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确保作风建设持续进行下去,不能是一阵风。
本组稿件由记者 杨托 张超 采写
报告亮点
1、持续推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策划启动20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确保沿黄公路洛河桥年底前建成通车。加快华山、少华山、洽川、潼关古城以及“史记韩城·风追司马”等景区提升,推进唐桥陵、泰陵等保护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策划推出以华山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的精品旅游线路。强化市场营销,优化旅游环境,提升地接能力,带动市、县旅游联动发展。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0亿元,增长11%。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和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认真落实扶持就业各项政策,适度扩大和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和额度,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创业促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
3、突出抓好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建立治污降霾“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年内渣土车全面安装GPS系统,中心城区机扫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县区达到60%以上,努力让群众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实施新一轮渭河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稳定达标。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确保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4、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制定购买商品房补充保障房措施,新建各类保障房5.3万套。持续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七年行动计划,年内完成1.4万人、启动2.3万人的搬迁工程,实现脱贫18万人,解决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5、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10%左右,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进一步支持韩城搞好计划单列试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及县乡公务用车改革。加快推动西渭融合发展,积极争取西安至华阴、大荔高铁公交化运营。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全面实施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精心办好第三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和秦商大会。以渭南海关开关为契机,构建东西货运大通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民生视角读报告:渭南“两会”
[下一篇]:回顾2014:奋力攻坚务实重行 催生亮丽成绩单

主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渭南市人大常委会 Copyright©2009 wnrd.gov.cn 邮编:714000
承办单位: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3-3035200 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0号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0409号 推荐分辨率:1024*768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