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通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所取得的新进展 |
发布时间:2011/6/15 浏览次数:1278 次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王 松 |
文字 〖 大 中 小 〗 |
6月13日,由市委外宣办组织的“市委及市委工作部门迎接建党9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二次发布会,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副部长宋俭生就近年来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所取得的新进展进行通报。
发言人指出,近年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以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总目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核心作用,为建设开放繁荣、和谐富裕、宜居宜业新渭南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主要工作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为着力点,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机关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充分,深入开展了“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争做“五个好”的党组织,党员坚持“五带头、五争做”, 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按照“三治三向三帮三进位”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各级机关党组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到便民利民。全市3.71万名党员干部深入26.72万户群众,收集意见、建议1.64万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11万件;“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当地党组织与社区、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73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29个,推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速晋档;农村、社区党组织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市2540个建制村得到有效运行。全市165个社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社区建设“三有一化”深入推进;建成一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过发动社会共建等办法筹资12760.8万元,新建活动场所1262个,改扩建1192个。
其二,以建立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格局为着力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优化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通过选用农村能人、选派机关年轻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推选县乡退二线领导干部到农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等方式,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019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其中澄城刘家洼乡富源村村官詹辉被团中央授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实行了市、县、乡三级领导“一包三联”、“双联双驻”、“双岗双责”工作责任制,我市被评为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有198家企业与334个低收入村进行了对接。33名市级领导每人包联一个乡镇办,县(市、区)的30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都建立了包联村。
市直部门104名干部包联临渭区南塬79个贫困村,选派3083名县乡机关干部进驻2306个后进村帮助工作。目前全市1791名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兼任1903个三四类村的第一书记(书记),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十百千万示范活动取得实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一、二类村1418个,占44.1%,比2008年增长39.9%,三类村1495个,四类村303个,占9.4%,比2008年减少58.7%。全市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村达到20个,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三,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活力为着力点,形成了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党员培训教育机制,“东秦大讲堂”先后开办专题讲座13场次,举办市本级培训班57期。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的300多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培训,指导各县(市、区)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全员培训;健全了村干部的激励机制,落实村干部任职报酬,逐步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激励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初步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完成市级平台、11个县级平台和3406个村组终端站点的建设任务,在全市15个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通了远程教育终端点;党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开通了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尊重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3036个村组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
其四,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为着力点,推动中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新进展,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创先争优”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农业专业村、特色镇,建立了28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23元,较上年增加282元,增长27.0%,增幅创历年新高;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创三比”活动。今年前4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42.49亿元,同比增长38.5%,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重”收益。全市210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83.6亿元,较去年同期投资额增长26%。渭河综合治理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土方填筑257万立方米,预计6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生活环境、生产服务等新10大新民生工程被列为“书记工程”,一季度完成投资23.12亿元;构建和谐渭南取得积极成效。全市上下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处置和化解苗头性、突发性问题,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编辑:卢莉)
|
![]() ![]() |
[上一篇]: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企业文艺调演 近期举行主场演出 |
[下一篇]:全省“心手相连颂党恩、共建妇女温暖家”行动在华县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