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渭南”晋京书画展在京引起强烈反响 |
发布时间:2011/4/18 浏览次数:1392 次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李小鸽 |
文字 〖 大 中 小 〗 |
渭南书画家笔下浑厚隽永的历史文脉,钟灵毓秀的渭南山水、浓郁独特的地域风情成为京城书画家和各界知名人士关注的焦点。自4月15日“多彩渭南”书画作品晋京展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拉开大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来自各界的人士在书画展前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展出期间,中组部、文化部、教育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联、国家残联等首都各界观看了展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等10余家首都媒体和我省多家省、市众多媒体对画展进行了持续追踪报道。在这孕育希望的季节,“多彩渭南”书画作品展在首都掀起了一股“美在渭南”的风潮,更为党的9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文字语言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国家残联副主席王乃坤,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考试测评中心主任吴瀚飞等领导来到展厅,在一个小时的观看过程中,他们兴趣盎然地观看着一幅幅书画作品,并不时询问有关创作情况。他们说,渭南书画艺术如此之繁荣,反映了渭南市委、市政府文化兴市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胸怀,书画作品弘扬革命风骨,高唱主旋律,给人以振奋,让人看到了渭南的新面貌、新气象、新风采。他们同时寄语渭南,把举办书画展和文化强市建设紧紧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让渭南的优秀文化走出去,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渭南。“有理由相信,洋溢着浓郁汉唐文化的渭南是一块艺术的沃土。希望新世纪的渭南书画家与国内外的同道一起前行,光大传统,创新求进,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新的文化自觉”。
许多书画界专家和学者也前来观看,纷纷留言或寄语,对书画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美术评论家孙克说,从这次展览的一幅幅作品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渭南艺术创作者在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的精神,他们以各自熟知的生活积累与娴熟的技法表达他们对艺术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展示了渭南的书画水平,书画展为陕西、为渭南争得了极大荣誉,又是渭南与首都书画界一次很好的交流。今年已87岁高龄的原外贸部部长郑拓彬说:“这一副副饱含深情的书画作品描绘出渭南的壮美山川,是充满地域特色和蓬勃生机的渭南当代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当今较浮躁的书画界里,渭南有这么一批画家能沉下心不为物欲所动,认真搞创作,真是难能可贵。”许多美术界专家、学者看到这些作品感慨地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有人传承的,这些作品高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唱响了主旋律,既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学术性;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了当代的主流书画艺术。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观众参观了书画展。观众普遍反映书画展气势磅礴,撼人心魄。在观众留言簿上,“唱主旋律,吟正气歌”、“厚重深远,溢彩流光”等字眼反复出现。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留言,反映了观众共同的心声:“渭南就如同美丽山水间的曼妙精灵,通过这些字画展示了她的神奇与美丽”;“这是一个高水平的展览,充分展示了东秦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文化强市的风貌,让人看了十分感动”;“渭南市组织的这次书画展,让京城的四月更加动容。”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让人深深感受到这次展览反响之热烈,影响之深远。
16、17日,庆祝建党90周年“多彩渭南”书画晋京展继续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洋溢着渭南浓郁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书画精品,赢得了参观者的广泛赞誉,前来观展的各级领导、艺术家和观众络绎不绝。图为来自中华医学会的王红剑一家仔细观看描绘华山美景的作品。
(编辑:卢莉) |
![]() ![]() |
[上一篇]:全国互助资金交叉检查组肯定我市工作 |
[下一篇]:潼关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