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
发布时间:2011/2/15 浏览次数:1012 次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云 丹 通讯员 习黎东 |
文字 〖 大 中 小 〗 |
据环保部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下降,分别较2005年削减了13.6%、15.1%,位于全省前列。
“十一五”期间,为了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全市10万千瓦以上机组均建成投运了烟气脱硫设施,近两年共建成脱硫机组15台596.5万千瓦。
金堆城钼业公司建设了年产40万吨的硫酸工程,对焙烧烟气进行综合利用,既解决了长期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全市共建成县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2个,日处理能力24万吨。其中,19家造纸企业中14家废纸造纸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5家麦草造纸企业建设了污水深度处理工程,9家果汁企业全部建设了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对重点企业排污口进行集中治理,取缔42个、封堵30个、规范701个。
此举使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从2005年的242天增加到2010年的313天。
渭河入黄口化学需氧量年均值从2005年的128mg/L下降到2010年的27.7mg/L,下降了78.36%,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从2005年的43.08mg/L下降到2010年的7.75mg/L,下降了82.01%,四类水质达标率达到从0%提高到83.3%。在2010年省政府对渭河水质考核中我市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初步消灭了黑臭现象,实现了渭河水污染防治第一步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实施“关小上大”,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水泥、焦炭、电力、煤化工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支持使用先进工艺技术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韩城龙门地区实施了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链相互链接建设,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围绕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建成36个循环利用项目,52家企业生产线实现了成功对接。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海升果业股份公司渭南分公司等50余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实施方案267个,取得明显效益。
(编辑:卢莉)
|
![]() ![]() |
[上一篇]: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十二五”目标任务 |
[下一篇]:市委政法委召开机关学习培训动员会 |